2010年第一屆竹塹奧斯卡
第一屆「竹塹奧斯卡」社區紀錄片甄選活動,竹塹文教基金會鼓勵民眾透過紀錄片拍攝,關心公共事務策辦的「竹塹奧斯卡紀錄片甄選」活動,選出特優1件、優選4件及入選7件作品,24日下午2點在新竹市影像博物館頒獎。這是新竹地區第一次由民間組織舉辦的社區紀錄片甄選活動,徵得22件作品參賽。
獲獎名單
特優獎
《員山反毒紀實 》
導演:林瑞珠
年份:2010.03.31
片長:1 hr 45 min
影片簡介:
2008年端午節前,在竹東員山里的農業住宅中,出現一棟奇怪的建築,多方打聽之下,發現竟是處理有毒污泥的工廠。居民開始四處陳情,但縣政府還是核發試運轉許可,並在試運轉期內讓一位居民中毒死亡,因此引發大型抗爭活動。
優選
《夢迴眷村-2005~2008眷村搬遷紀錄》
導演:陸孝文
年份:2009.03.04
片長:45 min
影片簡介:
政府為了照顧眷村居民,通過了「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將老舊眷村逐一拆除,並配給新蓋的眷舍,在眷村居民生獲得進一步改善的同時,過去眷村內特有的文化與人情味卻也面臨了消失的危機,隨著眷村的拆除改建,過去的居民住進了嶄新的大樓,或許再過一段時間,隨著老一輩的凋零,對於眷村的記憶也將不復存在。
《2009義民全紀錄 》
導演:周彥騰
年份:2009.11
片長:1 hr 50 min
影片簡介:
本片敘述2009年義民節坪林石光祭典區客家百姓對義民爺的宗教信仰之真實紀錄,藉由虔誠信眾呂先生(呂振龍)參與神豬飼養的比賽過程。
神豬、神羊比賽是客家人保存祭典舊俗的方式,以敬重神明的態度養出最好,最大的神豬、神羊以奉獻義民神,而呂先生正是憑著自己對義民爺敬重的精神來飼養神豬、雖然比賽的成績固然受重視,但是超越比賽成績卻是那份得來的福分。
《客家武獅世代情》
導演:周彥騰
訪談:楊惠如
攝影:張俊宏、張振祥、黃紹田、周彥騰、楊惠如
影片簡介:
2008年,新竹縣文化局的社區影像班進入芎林鄉下山區,這個隱身於都市後的桃花園,蘊藏豐富的武獅文化。幾個月來,張健銨製作獅頭、打造武器招募新團員,他帶著客家獅從新竹縣國際花鼓節,跨越頭前溪到雲林崙背、台南新營,在鏡頭下,紀錄著社區的成長,鏡頭外,是人與人之間濃得化不開的情感。
影像紀錄告一段落,社區的腳步持續向前,2009年,張健銨成立新竹縣客家武獅協會,文化的根日益茁壯,客家獅的春天,即將到來。
《香甜的甘蔗、苦澀的歷史-寶山鄉新城村糖業記錄》
導演:程耀霆、傅文珍、余慧玲
年份:2008.11.30
片長:27 min
影片簡介:
在台灣的產業歷史中,製糖曾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台糖糖廠在台灣的數量已降至個位數,而私人糖廠更是寥寥無幾。而在新竹寶山鄉新城村有座還在營運的私人糖廠,這酢糖廠也從日據時代就伴隨著當地居民生活著。也因此新城社區發展協會也一直希望能夠重新帶起早期煮黑糖的社區精神。
《薪火傳承 》
導演:古仁斌先生
年份:2008.01.28
片長:38 min
影片簡介:
記錄新竹縣寶山鄉一對父子傳承木炭事業的故事。片中收錄從木炭窯建造到出炭等一系列的過程。
佳作
《花燈傳藝 》
導演:孫宗容
年份:2009.02.09
片長:26 min
影片簡介:
這是第一部完整記錄城隍廟花燈技藝的影片,每年元宵節時,新竹城隍廟總會舉辦花燈比賽,但你知道嗎?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花燈,集結在這裡爭奇鬥豔呢?根據調查,目前全台灣唯一循古禮、將進燈及花燈競賽,以最原始的面貌呈現在眼前的,就只剩下新竹城隍廟一個而已。甚至每年盛大舉辦的台北燈會,更是延請新竹的師傅北上,親自指導。
本片,實地拜訪五位重量級花燈大師及地方耆老,這群幕後英雄,為了讓更多人看見花燈的美,默默耕耘,但老實說,每到元宵節許多民眾都想要進燈,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一流的手藝、做出出色的作品,因此很多人會透過買賣的方式,花錢訂製一個作品,來參與比賽。而這樣的交易,往往導致最後結果揭曉,外界關注到得獎花燈時,目光通常是落在花燈的買主身上,而非那雙工匠的手,希望能夠透過這部影片的紀實,將每一盞花燈背後的故事呈現在觀眾的眼前。
《影像、人生、 蝙蝠情 》/Photo Story
導演:鄒立仁先生
年份:2008.08.30
片長:39 min
影片簡介:
一位80多歲的老人家劉教之,為了紀錄家園的改建風貌,獨自一人扛著相機在危險的工地中穿梭,用他獨到的眼光見證新竹一村重生的過程。
藉由其攝影作品,體會其豐富的人生經歷與作品內涵,也一同探索秘密的『黑蝙蝠中隊』。
《頭號公敵 》/Public Enemy NO.1
導演:林昆賢、朱華雲、張靜宜
年份:2009.09
片長:22 min
影片簡介:
台灣新竹田寮坑,閹割達人─阿元伯(現年85歲),從14歲起,執業超過半個世紀,直到兩年前才退休養老,經其手閹割的雞豬數以萬計,在時代巨輪無情的輾動下,閹雞行業隨著社會轉型而逐漸沒落,唯一留下老人們口耳相傳的閹雞手藝。片中用異於傳統敘事的方式,透過詼諧有趣的手法,將血腥閹割手術包裝起來,故事的鋪成主要以動物的觀點陳述,並貫穿整個紀錄片;而動物的對話內容幽默風趣,讓大家會心一笑。
這是一部值得大家來窺見傳統「閹雞技藝」的紀錄片。
《「原」在他鄉─來自後山的異域民族》
導演:吳天賜先生
年份:2009.02
片長:30 min
影片簡介:
原住民是法定的弱勢族群,他們喝酒、唱歌、捕魚,過著一般人認為次等的生活,但是,他們真的弱勢嗎?新竹有個原住民部落叫作那魯灣村,他們是來自台東的阿美族,從東海岸移民到新竹,他們照常喝酒、唱歌、捕魚,卻是過著他們認為自在的生活;原住民不再弱勢,他們在這裡落地生根,過著跟我們一樣的生活,有著我們所沒有的優雅、慢活......
《清華工友:一位排灣族vusam的故事》
導演:葉一飛先生
年份:2010.01
片長:29 min
影片簡介:
宋海華,他是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的工友,過去曾經在酒店、賭場、Pub工作過,現在的工作環境單純且穩定,讓他感到滿足。身為排灣族,他喜歡在都市叢林中的清華大學,找尋有關原住民的人、事、物,因為這是他快樂的真正來源。然而,即使在學校的生活多麼令他滿足,他仍然必須離開像家一樣溫暖的清大人社院,因為他是vusam(長嗣),結婚成家並回到部落照顧家人,才是vusam的責任所在。
《婆婆媽媽》/My Two Mothers
導演:唐雅珍
年份:2008.06
片長:25 min
影片簡介:
身為客家媳婦,貼身觀察了〈客家籍〉婆婆與〈閩南韓籍〉母親,慢慢體察到這兩位同一世代女性有著相同的溫婉內斂,也有著外在環境琢磨之後的內斂光華!
儘管無法用絕對的標準來評價女性生命的價值,卻一直想藉著紀錄女性生命歷程的切片與反芻,來呈現多面的生命哲學!
影片從一張結婚相片察覺〈撞衫〉事件談起,回溯到童年、少女、出嫁、到為人母的心路歷程與女性背後共同的情結!
〈苦盡甘來〉之後,如何安頓自己,考驗老女人的圓融!
〈羽翼豐碩〉之後,如果反哺親情,考驗年輕人的智慧!
在一個對國家認同都模糊的年代裡,〈家族意識〉也越來越薄弱!然而,能保有親情的力量,人的心靈自然獲得安頓,老化也會延緩!〈家族意識〉,無疑是人類最佳的保養品。